一個十幾平方米的長方形不銹鋼“房子”,里面有一條供人進出的通道,兩邊各有一排座位可供16人乘坐,座位底下是水和食物儲存箱,頂部安有照明燈并配有制氧設備。10月18日,記者在山西某公司參觀了該公司最新研制成功的、國內最大的、被譽為井下“生命方舟”的礦用16人可移動式硬體救生艙。
該救生艙由山西某公司與河南理工大學機械學院合作開發,是一種先進的逃生避難裝備。救生艙由艙體結構、生命保障系統和測控與通訊系統等三部分組成。艙體配有滑靴,方便移動和入位停放;強大的生命維持系統,可清除人體夾帶和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、一氧化碳、氨氣等有毒氣體,保障至少16名遇險人員在艙內生存不低于96小時,并可通過艙內配備的先進電子監測通訊設備引導外界救援。此外,艙內備有充足的食物、水以及氧氣供應設備,可保證艙里的人員至少維持生存96小時以上。
據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:作為密封式逃生避難場所,礦用16人移動式硬體救生艙可供井下發生突發性災難時人員避險之用。當井下發生煤塵、瓦斯爆炸,瓦斯突出,火災,透水及冒頂等緊急事故,井下環境不適宜礦工繼續升井逃生和暫時無法逃生時,礦工可快速進入救生艙內進行避險待援。下一步,公司將研發18人可移動式硬體救生艙,并準備形成12人、16人、18人等系列產品,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,艙內的條件也將更加完善、舒適,為我國礦山及井下安全救援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。
在前不久中博會太西展區現場,場地中央那亮閃閃的面包型 “小房子”,從門里進去,里面是舒適的座位,不銹鋼設施一應俱全,吸引了無數參觀者的目光。這就是山西某公司最新研制成功的“礦用井下可移動硬體救生艙”,該裝置系統屬于逃生避難的一種先進的高新技術裝備。
[來源:山西日報]